 |
漢語拼音方案
簡介
- 漢語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由中國人大批准推行全國的。目前全國的語文教學、字典注音、外國譯寫中國的人名、地名也都使用這一套方案。
設計特點:
- 普通話沒有清濁對立,漢語拼音就拿印歐語的濁塞音字母 b, d, g 來代表不送氣清塞音〔p, t, k〕,而字母 p, t, k
則用來代表送氣塞音〔ph, th, kh〕。
- “知、蚩、詩、日、資、雌、思”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。即:知、蚩、詩、日、資、雌、思等字拼作zhi、chi、shi、ri、zi、ci、si。
- 韻母〔
/ 〕寫成
er,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r。例如“兒童”拼作ertong,“花兒”拼作huar。
- 韻母〔
〕單用的時候寫成e。
- i開頭的韻母,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,寫成yi(衣)、ya(呀)、ye(耶)、yao(腰)、you(優)、yan(煙)、yin(因)、yang(央)、ying(英)、yong(雍)。
- u開頭的韻母,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,寫成wu(烏)、wa(娃)、wo(窩)、wai(歪)、wei(威)、wan(彎)、wen(溫)、wang(汪)、weng(翁)。
- u開頭的韻母,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,寫成yu(迂)、yue(約)、yuan(冤)、yun(暈);u上兩點省略。
- u開頭的韻母跟聲母j、q、x拼的時候,寫成ju(居)、qu(區)、xu(虛), u 上兩點也省略;但是跟聲母n、l拼的時候,仍然寫成nu(女),lu(呂)。
- iou、uei、uen前面加聲母的時候,寫成iu、ui、un,例如:niu(牛)、gui(歸)、lun(論)。
- 漢語拼音的聲調採用-、ˊ、ˇ、ˋ四個聲調符號分別代表第一(陰平)、二(陽平)、三(上聲)、四(去聲)聲。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元音上。輕聲不標。例如:華hua及魂hun。
- a、o、e開頭的音節連接在其他音節後面的時候,如果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,用隔音符號( ' )隔開,例如:pi'ao(皮襖)。
|